“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在这春和景明的三月,我们迎来这场熠熠生辉的教研活动。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与要求,用好统编语文一下新教材,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语用,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3月26日至27日,2025年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在温州市未来教育集团绿轴校区举行。
3月26日上午,研训活动在温州绿轴小学《声动中国》朗诵节目中拉开帷幕。开幕式由浙江省小学语文教研员余琴主持。温州市未来教育集团校长季迅群致欢迎辞,向代表们介绍了“我们与未来只差一个你”的办学理念,以“人人小先生”变革为落脚点,积极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之路,以及本校语文教学教研发展的新动态。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李玉宇主任介绍了瓯海区在新课标引领下取得的教学研究成绩。
今日专题活动由瓯海区教育研究院董晓群老师和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单志明老师主持。简短的开幕式后,研训活动开始。本次活动围绕小学语文学科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安排了三个研讨主题。
主题研讨1: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培训
课例展示 践行课标
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的陈瑞睿老师带来了一年级下册《浪花》第一课时的课例展示。陈老师通过借助做动作、组词熟字加偏旁、利用图片、结合生活经验、形声字归类、同偏旁归类等多种随文识字方法,激发孩子们的识字热情和兴趣。陈老师坚持“以读促学”,通过自主练读、教师范读、个人展示读、做动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孩子们的朗读水平呈梯度上升。
温州市未来小学教育集团的黄美丽老师带来了一年级下册《浪花》第二课时的课例。课上,黄老师通过情境朗读、配乐朗读等方式尝试有感情朗读,带着学生读出对浪花的喜爱。在朗读中读懂句与句的关系,读懂浪花形象,那富有韵律的声音,仿佛将一朵朵活泼的浪花带到了学生眼前,瞬间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追求高质量教育的道路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黄美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尤为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两节课例展示后,温州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的俞国平特级老师做课例评析。余老师对两堂课赞赏有加。两位老师巧妙克服了语段学习的孤立性难题。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们在情境朗读中深刻理解语句含义。在词语积累方面,更是匠心独运,从基础词汇的认读,到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层层递进,步步落实。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老师对课文学习整体性的把握堪称典范。
推进新教材 经验交流
湖州市德清县教育研训中心陈明亮老师带来了《定点·拉线·成圈:一年级新修订教材使用的区域探索》的经验交流。为推动一年级新修订教材的有效使用,提升区域教学质量,通过一系列举措,逐步构建起新修订教材使用的区域教研生态。为一年级新修订教材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区域内学生在新教材学习中收获更好的成长。
衢州市龙游县教育局教研室张秀峰带来《问题解钥:“一站式”推进一年级语文新教材使用的县域新路径》的经验交流。新教材修订后,部分课文交替和结构调整给教师教学带来挑战。“一站式” 推进新教材使用的探索,为县域内一年级语文教学开辟了新路径,助力新教材在课堂上高效落地。
台州市仙居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春燕老师《共备工作坊:基于循证的嵌入式培训》的经验交流。共备工作坊让教师们共同备课,围绕教学内容集思广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基于循证的培训模式,依据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和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精准解决教师的教学难题。嵌入式培训则将培训融入日常教学,在真实课堂中给予教师指导,让教师边实践边学习。这些策略有效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助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主题研讨2:统编教材表达类内容教学展示研讨
课例展示,启思研讨
下午,嘉兴平湖市实验小学沈恬老师带领一年级的孩子学习口语交际《打电话》。沈恬老师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详细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拨通电话后要先问声好、报名报,讲事情,讲清楚等要点。随后,“实战演练” 环节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孩子们两两一组,手持电话,有模有样地打起电话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礼貌地打电话,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课后,嘉兴市南湖区教育培训中心周亮老师进行课例评析,这堂口语交际课教学目标明确,话题更加贴近生活,教学实践中充分遵循 “教即学练” 理念,是 “教学评” 一体化的生动范例,为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随后展示的是绍兴市上虞区华维文澜小学丁群根老师,他请学生聊一聊家里养的小动物,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老师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根据情境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容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在写作指导环节,老师借助“表达支架”,展开修改,进一步写出动物朋友的特点,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课后,绍兴市越城区灵芝街道中心小学的冯朱敏老师对这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丁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学情调研工作,老师凭借对学情的精准把握,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激活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和需求,为 “精准教学” 提供了优秀范例。
接着展示的是丽水青田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刘江蔚老师,他精准定位学情,结合习作重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描写人物表现,多次描写人物。课堂上既见增长点,又明确改进方向。在深入讲解环节,刘老师巧妙地运用微课中生活中的熟悉的人,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从多个角度描写人物。
最后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朱苏珍老师进行课例评析,刘老师的这节课基于学情有效指导,用好教材读写结合,情境服务生活评价贯穿贯穿始终 ,以评促学。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
主题研讨3:提升教师素养的实践探索
27日上午:古诗教学 依图索骥
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中心小学李秀蕾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古诗文的方式和搜集的资料,提取信息理解诗意,并通过资料补充,助力学生理解“愁”“喜”的缘由,想象“喜”的情绪表现,借以初步感知杜甫诗作的主题风格,体会诗人的内心。
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小学王彧钊老师从三个方面“凸显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遵循学路,学得其法”“关于学生的学习体验”三个方面对李秀蕾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进行了评析。
提升素养 经验分享
杭州建德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谢建萍老师着眼于当下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在学习中做、在思考中作、在协作中做、在鼓励中做”四个方面进行专家指导。对于青年老师的成长,她建议分三步走:从写案例到写论文,进而写课题。鼓励老师们从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化,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活动总结 指点迷津
活动最后,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余琴老师阐释了本次专题研训活动的意图,从课例中看语文实践活动和立足学情改进学教方式两个方面作活动总结。余老师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核心素养”为切入点,运用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等语言情境,提出以实践活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并结合本次活动中展示课例就如何凸显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了点评。她提醒老师们强化学科实践时,要研究学情,用好教材,返璞归真。余老师还进行了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审情况简述,提出核心观点准确清晰、论述做到逻辑自洽、论文体现实践探索、提升语文表达能力等建议,助推教师提升教研品质。
新教材之精髓,在于传承与创新并重,既固根本,又求新变。唯有不断学习,方能保持教学之清泉,源源不断,滋养学子心田。本次专题研训活动聚焦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一下新教材的使用路径,围绕不同的研讨主题,通过课例展示、区域教研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浙江小语落实新课标、践行新理念中又一次积极的探索。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小语人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携收获与思考,我们的小语教学必将灿然生花。